原標題:冊府琳瑯 詩意棲居——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收藏保護古籍的故事
善本古籍寄托著中國文人歷代相傳的深情,承載著中華民族浩瀚的歷史,續(xù)寫著大國文明薪火永繼的傳奇,是寶貴的文化遺產(chǎn)。7月16日至8月15日,“冊府琳瑯——杜甫草堂古籍收藏保護特展”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辦,呈現(xiàn)了一代代“草堂人”在古籍收藏與保護工作方面的努力與成就。這些古籍有著怎樣獨特的價值?它們是如何輾轉(zhuǎn)來到杜甫草堂的?在保護修復方面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?
一個世界杜甫詩集版本的收藏中心
文物收藏是一座博物館的使命所在。1954年,時任成都市副市長的李劼人主持文化建設(shè)工作,提出“登門拜訪”的征集思路。在這一思路指導下,于1955年成立的杜甫紀念館(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)為豐富館藏,曾經(jīng)選派專人到北京、上海等地廣泛搜集有關(guān)杜甫的文物資料,并于1956年、1957年、1981年和1983年先后4次在全國范圍內(nèi)征集杜甫詩集。
在搜集歷代刊行的各種杜集版本的過程中,除了征集購買,社會捐贈也是重要途經(jīng)之一。據(jù)悉,幾十年來,李一氓、賀昌群、白敦仁、鐘樹梁、劉開揚等知名學者、詩人、教育家曾為草堂代購、捐贈古籍,例如鎮(zhèn)館之寶——南宋淳熙刻本《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》便是李一氓在北京代購后寄予草堂。對此,杜甫草堂還特設(shè)了“水明樓”“學杜齋”“柿葉樓”等藏書室,專藏文化名人所贈古籍,以示敬意。
現(xiàn)如今,杜甫草堂文物收藏工作碩果累累,有杜甫、李白、陸游、黃庭堅等唐宋詩人和經(jīng)史子集等相關(guān)古籍版本兩萬余冊,其中以所藏歷代杜集版本自成體系且獨具特色,特別是宋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國時期及韓國、日本等國的杜集版本達6000余冊,無論在版本種類、數(shù)量還是質(zhì)量上,杜甫草堂已是國內(nèi)杜集版本館藏最豐富、最集中的地方,可稱得上是世界杜集版本收藏中心。
“海內(nèi)孤本”藏之草堂,尤得其所
本次“冊府琳瑯——杜甫草堂古籍收藏保護特展”共分為“情系草堂護傳統(tǒng)”“萬卷藏書承文脈”“凝心聚力守初心”3個單元,共展出杜甫草堂搜集珍藏的宋至清杜集版本、檔案資料、修復工具、圖片影像等文獻資料100余件,其中以南宋淳熙刻本《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》最為珍貴。
作為鎮(zhèn)館之寶、國家一級古籍,《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》由革命家、版本目錄學家李一氓于1965年8月寄送至成都杜甫草堂珍藏。作為四川人,李一氓始終關(guān)心杜甫草堂的發(fā)展,并一直為其留意與杜詩相關(guān)的古籍版本和外文杜詩等相關(guān)文物資料。1964年夏,李一氓忽見《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》于北京中國書店,遂急代收之。得到此書后,他極為欣喜,對此書的版本、版式、體例、殘存卷頁、刊刻年代以及搜集經(jīng)過等情況都進行了詳細的考證著錄。
據(jù)考證,《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》書中“匡”字、“慎”字缺筆,依缺筆約可斷定為淳熙刊本,同時根據(jù)其紙質(zhì)字體,約可斷為建陽刊本。隨后,李一氓約請當時四川同鄉(xiāng)和北京文化名人在上面題詞,其中朱德題寫:“成都杜甫紀念館得此書,可為所藏杜詩帶頭。一九六五年五月十五日?!惫纛}寫:“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,素所未見,殆是海內(nèi)孤本,雖殘卷,良可珍惜。藏之草堂,尤得其所,可謂草堂先生重歸草堂矣?!边@些題詞都指出了此書的珍貴,題詞本身也為此書增色不少,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,讓此書顯得愈發(fā)珍貴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部“存書無卷首,無序目可查,不知何人所輯。書體甚奇,雖有編年,不以年次”的古籍,并不見于海內(nèi)外公私目錄著錄。這意味著,《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》是名副其實的“海內(nèi)孤本”,且其以紙為載體,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,也實屬難能可貴。
“望聞問切”為古籍續(xù)命
冊府千華,古籍琳瑯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書萬卷,每一本都歷經(jīng)歲月磨洗,如今能完美呈現(xiàn)在世人眼前,得益于背后無數(shù)“草堂修復師”的心血?,F(xiàn)如今,杜甫草堂的文物修復師共有8位,他們中既有入行35年的“常青樹”,也有剛剛實習的“新生芽”,整個團隊在清幽雅靜的草堂里,用熱愛與堅持傳遞著“擇一事,終一生”的無悔信念。
接手一冊古籍,要先進行檔案登記、影像留存、對古籍的病害情況做詳細的記錄等,隨后會根據(jù)“病情”制定具有針對性的修復方案。
從事書畫裝裱和古籍修復已有20多年的歐萍回憶,自己修過的最棘手的一函古籍當屬《安縣志》。“最開始拿到手的時候,可以用‘碎渣’來形容。我自己一點點地揭開,再逐一編號,然后按順序依次拼好,僅僅是修第一葉就用了20多天?!睔W萍介紹,“善本與普本,蟲蛀與絮化等概念均有區(qū)分,不同問題不同保護修復方式方法,都需要我們‘望聞問切,對癥下藥’?!?/p>
就技藝而言,古籍修復作為一門沿襲了千百年的手藝,沒有捷徑可走。據(jù)了解,修復工作中比較難的一道工序是“揭裱”,修復師要用雙手輕輕地揭去已經(jīng)破敗不堪的古畫原裝裱層,揭裱完成后的古畫僅余薄若蟬翼的“畫心”,像絲綢一般柔軟脆弱。這一過程往往要花去幾個小時,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,稍有閃失就可能損毀原作。在旁人看來,可謂如履薄冰、步步驚心?!斑@其實是一項比較枯燥的工作,必須要靜下心來。”入行9年的宋鑫表示,截至目前,他們所經(jīng)手保護修復的古籍只是冰山一角,這是一份需要修復師不斷學習并始終保持審慎態(tài)度的工作。
一冊古籍擺在人前,或許觀眾只能看到泛黃的暈墨的字,但在背后是一群人的堅守,是一個行業(yè)的傳承。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,恒溫恒濕、實時監(jiān)測的標準化庫房,集古籍修復室、書畫修復室、修復材料室、分析檢測室和文物拍攝室于一體的文物保護修復中心,加上一群積極向上、辛勤堅守的文保修復工作者堅持“保護為主、搶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加強管理”的古籍保護總體方針,讓夯實古籍保護基礎(chǔ)工作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。
“展覽以‘古籍’為視角,展示了60余年以來杜甫草堂古籍收藏與保護工作的努力與成效?!背啥级鸥Σ萏貌┪镳^相關(guān)負責人表示,未來,杜甫草堂將積極探索數(shù)字化保護、善本再造等古籍保護新模式,有計劃地拍攝古籍版本介紹及保護修復工作紀錄片,在提高公眾古籍保護意識的同時,讓古籍能真正“活”過來。
內(nèi)容來源:付遠書《中國文化報》(2021年8月24日第8版)